老电影《笑逐颜开》拍摄记忆
1958年,党号召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,哈尔滨的林玉卿带领职工家属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支女子建筑工程队,承建了哈尔滨电机厂职工宿舍等建筑,事迹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。剧作家丛深以此为素材写成电影剧本,后被改编为电影《笑逐颜开》。
1958年,党号召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,哈尔滨的林玉卿带领职工家属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支女子建筑工程队,承建了哈尔滨电机厂职工宿舍等建筑,事迹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。剧作家丛深以此为素材写成电影剧本,后被改编为电影《笑逐颜开》。
编剧马烽1958年挂职汾阳县委副书记,当时汾阳县开展引水上山工程,他与民工一同住破庙、参与勘察规划,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小说。好友孙谦建议他改成电影剧本,马烽仅用不到一个月完成初稿,孙谦为之取名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。剧本最初是复杂的多角恋情节,后经马烽修改为三追一
1955年《三里湾》小说发表后影响很大,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。1957年3月,郭维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,改名为《花好月圆》。他把原小说中扩社过程中的新旧思想斗争主线推到背景,将三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推到前景。赵树理审阅后肯定了剧本,认为其让“爱情”部